资讯公告
ZI XUN GONG GAO
资讯公告
ZI XUN GONG GAO
发布时间:2025-11-03受邀在中国气象局作报告
人物简介:李璐,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2届毕业生,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北赛区二等奖。理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新锐学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改进地球系统模式的相关研究,负责开发国际知名陆面过程模式的数据同化与尺度转换模块。在领域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外协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领域计划等重大项目。
懵懂启程,砥砺前行
我的竞赛经历并不完美,但它赋予了我应对未来更大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进入高中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学科竞赛。中考后,我被分入石家庄二中的竞赛班,从此“被动”踏上了竞赛学习的道路。第一年,学校安排我们广泛接触不同学科的竞赛课程,通过不断学习与测试,帮助我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触竞赛内容的场景——完全是一头雾水。而身边不少同学却能轻松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这让我倍感挫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只能选定数学——这个对我来说还算能理解的方向——硬着头皮学下去。
经过两年的集训,我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也看到了冲击省一等奖、保送名校的希望。然而,现实往往不像影视剧里那样总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最终我与省一等奖失之交臂。这个结果,给我带来了更深一层的挫败感。
竞赛赋予的三重礼物
虽然竞赛没有直接带给我通往名校的入场券,但它馈赠了我更为珍贵的东西。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有了持续面对困难的耐心和勇气,这一点对我后来的科学研究帮助极大。我的研究方向是数值预报模式开发,简单来讲,就是用数学和物理的“语言”去理解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并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对未来天气的预报。这是一个科学与工程深度交叉的领域,不仅要求深刻的科学理解,还需要大量繁琐的工程实现。在这样庞杂的系统中,有时一个bug就需要花上数周去解决。这项工作非常“磨人”,我能适应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竞赛那段“痛苦”却宝贵的磨炼。
另一方面,竞赛训练确实提升了我的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正是因为高中阶段的系统开发和锻炼,我在大学面对复杂的数学课程时不再焦虑。如今我从事的人工智能研究,尤其在机器学习中涉及的统计推断与随机过程等内容,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基础。我非常享受独立推导、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份乐趣大概也正是那段竞赛时光的延续。
此外,竞赛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伙伴。那些年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学们,如今都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尽管很多人已经不再常联系,但那段共同奋斗的岁月仍让我时常心生温暖。前段时间,我和当年一起学习数学竞赛的“战友”再次相聚,虽然分别十余年,但重逢时依旧亲切如初。那段经历,已成为我人生中难忘且珍贵的回忆。
寄语青少年
曾经,我也反感长辈总说“要享受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那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单纯的安慰——毕竟成绩决定了能上哪所学校,甚至影响未来的人生。但如今31岁的我,也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无论最终拿到怎样的成绩,是否保送名校,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也许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充满痛苦,但它会深深地烙印在你的性格和眼界里。所以,请放心大胆地去尝试、去拼搏、去面对挑战。哪怕这个过程艰难,它终将成为你未来最珍贵的财富。
博士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