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祖国迎来66周年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国庆长假期间,为了让公众畅享科技的乐趣,体验非凡的科普之旅,省科技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倾力打造了以“科学、体验、分享”为主题的多项特色科普活动,其中省科技馆的招牌活动,科普剧、科学实验、科学制作、天文启蒙看片会等,都是由省科技馆辅导员自编自演,集科普、趣味、互动为一体,让观众体验科学、边玩边学、尽情领略科技的快乐! 国庆节期间,省科技馆又迎来了免费开放后参观的新高潮,虽然天气渐凉,但丝毫挡不住市民参观的热情,市民们利用假期携亲带友,把参观科技馆当作休闲娱乐和假期“充电”的好去处。许多家庭都扶老携幼一起来到省科技馆,享受趣味性与知识性兼而有之的“科普游”。展厅内人声鼎沸,人潮涌动,欢声笑语让科技馆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特效影院更是饱受欢迎,人气爆棚。据统计,自10月1日至7日,共接待观众3万余人,日平均接待量达4千余人,与去年同比增长112%。 形象拟人的科普剧,将科学知识与互动表演融为一体。由科技馆辅导员自编自演的科普剧《霾老大之殇》,获得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科普剧二等奖。主要通过精彩的表演,直观地展现了雾霾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孩子们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 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让科学不再神秘。科学实验《神奇的大气压》,结合身边的科学实验,融入观众的现场参与,让观众在互动中交流,在参与中感受大气压强的威力;《感知色彩》,通过魔方图板让孩子们了解了人类是怎样感知色彩的,明白了因为眼睛和大脑的微调作用,才能看到多姿多彩世界的科学道理;《拓扑游戏》,通过几个简便易行的趣味互动小实验,让观众们在奇幻的科学现象和动手解套环的体验中明白拓扑学的原理;《眼见一定为实吗?》,在为大家带来视觉上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同时,明白了什么是视错觉及其产生的原因。 别具匠心的科学小制作,用双手化平凡为神奇。在《制作万花筒》和《风车转转转》中,小朋友和家长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灵巧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万花筒和小风车,不仅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颖奇特的天文启蒙看片会,启发青少年非凡的智慧。在天文启蒙看片会《日食和月食》、《对地球的认识》和《方向的奥秘》中,聪明的跳跳虫和好学多问的阿赛带领大家回顾天文发展历史,并跟随伟大的科学家一起探索神秘的科学殿堂,开启一段神奇的天文之旅。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提高自信心,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幸运的小朋友还可以得到精美的小礼品。 天象节目《秋季星空》和《漫游太阳系》, 带您一起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雾霾的干扰,探索浩瀚的星空,认识星座、判定季节、辨别方向,还可以遨游太阳系,认识太阳系中美丽的天体,绚丽多彩的星云,星团和星系。穹幕电影《自然的力量》,不仅是一次视觉的饕餮盛宴,同时它也将带领观众走进爆发火山的边缘,沿着火山灰流的足迹,与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力量面对面。 市民张女士表示:我经常带小孩来省科技馆,每次来都会看到新的变化,不仅展品更新了,而且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工作人员的服务也非常人性化,以后一定会常来。小朋友们也高兴地说:“参观完省科技馆,懂得了许多科学道理,也体会到了科学的奇妙和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今年国庆节是省科技馆实施免费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为保证节日期间的顺利安全运行,省科技馆秉持免费不免质的服务理念,提前对所有展品、设备、电梯、消防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制定了积极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场馆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制定了国庆值班表,确保部门间信息畅通、职责明确;在领票处和观众入口处设置了引导通道,加装了安全隔离栏杆和遮阳伞等设置,使观众能够有序进入场馆;实行免费不免票,个人观众须凭身份证领取2张入场券,也可以提前三天登陆河北省科技馆网站进行预约; 在观众入口处和领票处分别安装客流量计数器, 当馆内瞬时参观人数达800人时,暂停入场,然后采取“每出20人,进20人”的方式陆续放行;配备安检设施和红外线扫描系统以确保展厅参观安全;在国庆节前后,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站等)对馆内的科普活动内容、安全疏导、温馨提示等方面进行宣传,并做了现场专项采访;省科技馆全员上岗,维持参观秩序,在加大展厅巡视力度的同时,加强对观众的疏导,以专业的水平,敬业的精神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科普公共服务,满足了观众多样性的科普文化需求。国庆7天,虽然来馆人流量持续较高,但科技馆馆内馆外都井然有序,确保了良好的参观效果。 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石家庄广播电台以及新华网河北频道、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中国新闻网河北频道、河北新闻网、人民网河北频道、网易河北、长城网、燕赵都市网、河北广播网、搜狐、腾讯网等十余家主流新闻媒体对省科技馆“十一”期间的活动情况报道了近三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