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了让社会公众能够“近距离”、更清晰地观看月球详貌,普及天文知识,省科技馆于当晚20:30至21:30,在西广场举办了一场天文知识讲座及天文观测的科普活动。 活动尚未开始,很多观众就早早等候在省科技馆门口。首先由辅导员为大家介绍了月相成因和一些比较容易目测到的星座。辅导员将清晰的月相图和星空图用大屏幕投影出来,再利用一首首有关月亮的名诗佳句,形象的为大家讲解了月相的成因和分类,譬如根据《枫桥夜泊》中的“月落”、“夜半”可知是“上弦月”;《鸟鸣涧》中的“夜静”而“月出”则是指“下弦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然就是指“满月”了等等。观众们都认真听讲,生怕漏掉一点知识。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甚至有些家长都想参与进来。大家在一片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星空,了解了月相。 月亮升起来了,工作人员架设了两部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中秋节圆月。尽管当晚的观测环境不是很理想,月亮时常被云遮住,这不但阻挡不了大家观测的热情,反而让月亮多了一丝神秘,更加让大家抑制不住即将看到月亮的激动心情。也正是由于月亮时隐时现的原因,观测到月亮的观众更是开心,他们兴奋的表示:“太奇妙了!月亮的样子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图片真是一样啊!”工作人员还为大家普及了月球的地貌特征以及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观测的注意事项。 社会公众对天文知识的渴求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极大的鼓舞着我们,今后要创作更好的科普作品、举办更多的科普活动,继续把理论知识和实地观测相结合,将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更好的延伸,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与天文知识“零距离”接触。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