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沈阳科学宫和沈阳地震局一行到河北科技馆进行参观考察,在省科技馆馆长杨文志、副馆长傅利峰陪同下,他们重点考察了防震减灾科普展厅的布展以及展品的设置等建设情况。 在进入防震减灾科普展区的楼道内,我馆将地下岩层的分布图展现在墙面上,使观众在向下走的时候有一种进入地球内部的错觉,这也是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防震减灾科普展厅入口处的岩石墙面上有一块“漂浮的”大陆板块,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等诸多问题,观众带着这些疑问来参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到这些面展设计,一行人不住的点头。在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展示区,我们通过设置一个转动圆盘,让参观者动手操作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主要火山带和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两边还有珍贵的矿岩标本让大家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地下岩石的样貌,这一静一动的搭配也颇显精妙。紧接着就来到了海底火山口,我们可以驾驶一艘飞船通过海底火山口进入到地球的内部来一次“地心之旅”,这个展品制作了一个3D的画面,在进入地球内部后,会来到不同的区域,比如矿藏区、钟乳石区等,显示器上会出现相应的化石标本的图像以及比较详细的介绍,这就使得观众在玩的过程中接收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大家在操作盘面前玩得不亦乐乎。人类通过感受到地震波,知道地震来了,究竟地震波是什么样的呢?在河北地震局的支持帮助下,省科技馆利用电脑联网向观众展示了真实的震动波纹,包括对坝上围场、康宝、磁县等在内的实时波纹的监测。这就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对比中更深入的了解地震的知识。4D演示厅的影片《大地震》则将整个参观带入了高潮,它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让大家经历了一次地震的洗礼,从中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地震带给我们的灾难以及在科学领域中的贡献,凸显出了科技馆不仅是告诉人们这是什么,更是让我们去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它,这也是各位领导觉得在这个展区引进相关的影片重要的地方。 通过这次参观,沈阳地震局和沈阳科技宫的领导感受颇深,收获也非常大,他们认为河北科技馆防震减灾科普展厅的布展设计和展品制作都很值得学习,对今后沈阳科学宫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帮助,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种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为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