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是我国农历传统节日七夕,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河北省科技馆、省交警艺术团等单位在卓达星辰广场举办了“爱在卓达”群众观星乞巧演唱晚会和观星活动。与会观众在观赏精彩节目的同时,还有幸通过省科技馆的天文望远镜观看牛郎、织女星。 七夕夜天公亦作美,20点前天空中牛郎星、织女星及天津四等星已清晰可见。省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在卓达广场上架起了三架天文望远镜,分别对准了月亮、牛郎星与织女星,此时广场上已经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通过天文望远镜,市民们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牛郎星以及两侧的小暗星,织女星和它前方四颗星组成的“梭子”。“哇!牛郎星真亮啊!”一个小女孩一边看着望远镜一边高兴地喊着。“月亮表面就像一堵没有刷好的泥墙,坑坑洼洼的!”一位年轻小伙诙谐的说道,引来了周围一片笑声。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耐心热情的为市民们讲解用望远镜观测的基本知识,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活动一直持续到将近11点才结束,许多观众仍觉得意犹未尽,希望以后多举办这种有意义的观测活动。 七夕节前夕,为了让公众了解七夕文化及相关民俗知识,增强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河北省科技馆特邀河北省民俗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袁学骏先生,于8月13日下午在宇宙剧场做了一场关于“七夕”文化的科普讲座。袁学骏先生从遥远的三四千年前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社会的男耕女织讲起,到两千多年前《诗经-小雅-大东》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文字记述,以及汉朝《古诗十九首》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的描述,讲述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和七夕节的由来,并列举了节日的相关民俗活动。利用省科技馆的天象仪设备,向观众展现了牛郎织女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袁学骏会长在这场讲座的最后,阐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与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是人文内容,倡导婚爱自由,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二是崇尚劳动、崇尚劳动成果;三是我国古人思想与现代科学思想相契合,即“天人合一”思想。他说,我们现代人不可能再相信古代的传说。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这两者不能分开,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科学如果没有人文关怀,那就成了冷冰冰的东西。本次活动集科普讲座、天文观测等系列活动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和统一,让公众在沉浸于民俗文化氛围的同时,学到天文知识,在浪漫的星空下度过了一次独特的“中国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