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借我国传统节日之机,围绕2009年国际天文年和河北省科协“科普之夏”系列活动主题,河北省科技馆在西广场举行了路边天文观测公益活动。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多种媒体宣传到位,傍晚7时许,西广场上就已聚集了百余名观众,“河北省科学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们也闻讯赶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天文望远镜一睹七夕夜的美丽星空。工作人员在广场最佳观测位置架设了两部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月球。虽然开始时月亮被云层遮挡,但公众观看的热情很高,排起长队耐心等待着月亮的出现。七夕夜月亮为上弦月,由于上弦月比满月暗,观众们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和月海。许多人非常激动的说,通过望远镜看到月面的环形山还是第一次,月面的景观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因为是七夕,中小学生和广大的市民对“牛郎”和“织女”的关注比平时更高些。工作人员便以民间传说入题,教给大家来认识牛郎星、织女星。省会的一些天文爱好者也闻讯赶来,架起自己带来的望远镜供大家观看,并志愿承担起了讲解和望远镜调整跟踪工作。针对一些观众“牛郎星和织女星会在七夕这一天相会吗”,“月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圆圆的‘坑’”等问题,工作人员都耐心地做了解答,还不时的用指星笔指向星空,给观众讲解天文知识,使观众不但通过望远镜来体验星空的美妙,还了解到更多的天文知识。月落后工作人员又将望远镜对准了从东南方向逐渐升起的木星,通过望远镜,观众清晰地看到木星表面的纹络和周围的四颗卫星。 七夕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我国传统民间习俗,在七夕举行的观星活动很有意义,让公众通过望远镜来体验星空的魅力,同时又通过民间传说了解古代的民俗文化。工作人员被广大公众的热情和他们对星空的关注所感动,原计划两个小时的活动,一直延续了三个小时才结束,据估算,有近2000人通过望远镜观看了月面和木星及其卫星。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燕赵晚报等媒体也都到现场对此次活动也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