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河北省科协“科普之夏”系列活动安排,丰富国际天文年活动内容, 2009年5月24日,省科协普及部和省科技馆联合组织省会部分天文爱好者代表和中小学地理课教师30余人,前往邢台郭守敬纪念馆等科普教育场所,开展为期一天的科普参观活动。 本次参观考察活动是河北省科协“科普之夏”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考察活动旨在通过了解郭守敬对天文学的杰出贡献和我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天文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激发大家对天文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他攻研天文、算学、水利,编写出中国古代精良的历法《授时历》,并致力于河工水利,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他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无可估量。为了缅怀先贤,激励后昆,1984年,邢台市决定为郭守敬塑造铜像,并建造了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一位科学伟人辉煌的一生,他对国家和民族、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至今还在造福着人类。 参加活动的天文爱好者有一部分是中小学地理教师,他们常年活跃在教育第一线。通过交流发现,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天文知识的需求还是非常的迫切。由于我省天文科普事业起步较晚,能让公众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加之升学的压力,致使部分中小学生对天文知识望而难及:一方面自身有强烈学习天文知识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迫于升学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学习天文知识的时间。“如何能让同学们在考试同个人爱好中取舍、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天文中来?”成了活动组织者同学校老师们相互交流的重要话题。 省会的天文爱好者对省科协和省科技馆组织的活动十分满意。石家庄学院天文爱好者说,此次参观郭守敬纪念馆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天文科技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自身天文知识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